F-Secure(中文名:芬安全),原名Data
Fellows,是欧洲著名信息安全厂商,总部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。F-Secure曾经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杀毒软件,来自Linux的故乡——芬兰。它集合两个辅助启发式引擎和一个查杀Rootkit引擎都是自主开发的,另外也OEM了Bitdefender引擎,真的不错;缺点是进程太多。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使用了DataFellows公司的CounterSignTechnology,这项技术可以使扫毒程序更有效率,可以同时执行更多的功能。
左为旧logo 右为新logo
【发展历程】
类型:股份有限公司、公开上市
交易所:纳斯达克赫尔辛基证交所(OMX Nordic Exchange Helsinki)
股票代码:FSC1V
成立时间:1988
1988年:1988年5月16日,Petri Allas和Risto Siilasmaa创立Data
Fellows公司,主营业务是计算机培训和工业用数据库系统。
1990年:开始将主营业务转向反病毒软件。
1991年:开发了自己的第一个启发扫描器。9月,开始代-理销售F-PROT Professional。
1993年:首次参加CeBIT展会。同年推出第一个集中管理的企业版杀毒软件。
1994年:开设全世界第一个关于计算机安全的网站,并有详尽的病毒百科。
1995年:首次发布带实时监控的Windows平台杀毒软件。
1996年:获得芬兰总统颁发的“芬兰创新奖”,和欧盟委员会主席Jacques Santer颁发的“欧洲信息技术大奖”。
1997年:推出第一个多引擎杀毒软件。
1998年:推出第一个针对Windows可执行文件的启发式扫描器。
1999年:开始国际化扩张,在法国、日本、德国、英国、瑞典、中国开设分支机构。中国分公司于2004年关闭,后于2008年在香港重开。Data
Fellows正式改名为F-Secure股份有限公司,在赫尔辛基证交所上市。在IT泡沫经济破灭后,通过领先的经营模式“安全即服务(Security
as a service)”,取得了强劲恢复。
2000年:发布的千年虫问题报告进化为实验室博客,在业内属于首个此种形式的媒体。正式进入移动安全市场。
2001年:推出一个面向寻呼机、PDA、手机的重大病毒预警服务。推出第一个面向Pocket PC的数据加密解决方案。
2002年:获得FIPS 140-2认证。推出自己的第一个支持自动更新的杀毒软件。
2003年:SQL Slammer、冲击波、Sobig病毒大规模爆发。F-Secure在当时拥有很高的媒体曝光率,被芬兰公共关系业者协会(Finnish
Association of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als)评为“2003年度最佳公关案例”。
2004年:与诺基亚合作推出自己的第一个手机杀毒软件。官方博客上线。
2005年:推出业内第一个rootkit检测引擎Blacklight。手机版杀毒软件正式零售。推出反垃圾邮件产品Messaging
Security Gateway。
2006年:台湾网游代-理商游戏橘子成为第100个安全服务外包客户。在新加坡、印度、马来西亚开设办事处。Risto
Siilasmaa任命Kimmo Alkio为新CEO,自己转任董事长。
2007年:在Internet Security 2007中引入DeepGuard技术——一种检测未知恶意软件的领先技术。
2008年:成立20周年。“实时保护网络”在Internet Security 2009和Client
Security 8中上线。通过ISP推出针对宽带用户的无限容量在线备份服务Online Backup。
2009年:更换了沿用多年的logo,由棱角分明的倒三角形F字改为龙卷风状的F字。同时更换的还有公司slogan,“Protecting
the irreplaceable(守护你的无价、かけがえのないものを守る)”取代了过去的“Be sure”。收购在线存储服务商Steek,成立存储与数字内容事业部。
2010年:SaaS商业模式成为主要的增长来源。毛利率增长8%
2011年:与AT&T和Telefonica签署合作协议。
F-Secure Mobile Security加入家长控制。
F-Secure Internet Security 2011获得AV-Comparatives年度产品奖。